烦字从火旁,而火为热之甚,说明无论是寒证还是热证,凡有烦躁,大都由内热而起。比如《伤寒论》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其中恶寒、脉浮紧,是风寒困在体表;而烦躁则是里已化热,因此在麻黄、桂枝、生姜等发散风寒的同时,加入石膏以清解里热。如果烦躁不是里热,为什么配伍清凉的石膏?可知临证遇见烦躁,清热药必须成为首选。
不过,个别情况也不尽然,比如“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这里并没有清凉药物,而且还应用了少量辛温的桂枝。按理既有火逆,又加烧针,简直是火上浇油,怎么能用桂枝?不是倒行逆施吗?其实以药测病,必定还没有出现口渴咽干、尿赤苔黄等热象显著的症状,否则桂枝是绝对不可以使用的。要不为什么魏晋王叔和说:“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