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都是历代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实用知识。两种医学对人类的繁衍生息、促使社会文明的进步,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根据有关记载,中医学的诞生和形成时间,比西医学略早。大约在距今8000 年前原始时代,中医学已渐有雏形。公元前 700 年左右的春秋期间,中医理论十分成熟的《黄帝内经》已经问世。而相传西方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生于公元前 400 年,且对人体的认知也比中医简略得多。只是在公元 14 世纪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掘起,特别是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西医学才有了飞跃提高。
今天,西医已成为世界医学的旗帜,在维护人类生命安全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比如在战争来临、血肉横飞,在地震塌方、洪水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时,没有西医简直不可想象。所以有人比喻西医是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年青一代,中医是阅历丰富、充满智慧的老人,真是说得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但是世上从来就没有完美无瑕的事物,中医与西医同样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何避其所短,扬其所长,什么疾病宜选择中医,什么疾病宜选择西医,可以使患者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痛苦。不然,明明中医看不好,你去看中医;或者明明西医无效果,你去看西医,到头来既躭误了病情,又浪费了钱财,不是很冤枉吗?
早在 1933 年,广东张公让先生已撰著《中西医学比观》一书,对常见疾病中医和西医的疗效作过比较。但斗转星移,90 年过去了,西医已有不少改进,中医也经历过很多教训,如何重新对中西医学适应的疾病进行对比,以便提供给大家、特别是全国老百姓参考,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笔者出身于四代中医世家,由于特殊原因,年甫弱冠,便跟随父亲学习中医,期间背颂攻读古籍,不敢稍歇。及至青年,有机会在瑞安工业陶瓷厂保健站任职。由于该站仅设置西药房,中药只能去外边配方,督促笔者务必努力修习西医。同时又因多年的医疗实践,使笔者小有名气,以致远近民众都来诊治,从而在漫长的实际工作中,对中西医学的效果,逐渐有了体会。
如今笔者已年过古稀,从医也已长达 60 年,觉得自己有责任将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只是学识谫陋,修养不够,叙述难免挂一漏万,敬请海内同仁多多赐教,便于再版时加以订正。
张常春
于温州北京同仁堂
202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