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人口众多,世界第一,与中医学长期护卫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应用中医学,必须严格遵循辨证规律,注意分析症状的寒热虚实,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很草率的遣方给药。下面选择几项主要问题作浅显说明,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1、疾病的性质总括起来不是寒证就是热证,寒证用温热药,热证用寒凉药,这是永恒不变的至理。那么怎样来区别疾病的寒热性质呢?最简单、最实用的就是观察舌苔。只要不被食物所染,舌苔呈现黄色的就是热证;舌苔呈现白色的多属寒证。现阶段,地球气温逐年上升,北极坚冰融化,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不能不受自然环境的干扰,从而导致热性疾病肆无忌惮地发生,而寒性疾病却是寥寥无几。我们只要看舌苔的色泽便已昭然若揭。在所有的病员中,不是看到厚厚的黄苔,就是看到薄薄的黄苔;其次则是舌面光红,毫无苔垢,更是热性疾病的象征,提醒体内津液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伤;几乎没有或很少有人表现白色的舌苔。这就启示我们,应用中药时千万别发生方向错误!明明是热性疾病,你把黄苔当作白苔,把薄黄苔当作薄白苔,怎能指望取得成绩?中药没有疗效,或者出现副作用甚至严重反应,多半是没有观察舌苔,在区别疾病的寒热属性上发生了根本的差错。所以敬请朋友们,在应用本宝典治疗疾病时,关键中的关键,必须认真仔细地审察舌苔!
2、中医诊病离不开候脉,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滑、涩、紧、弦等28种。但它是一种极为深奥的学问,决非轻易即可掌握。为使中医学能夠尽快普及,并有望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通过漫长实践,发现计取脉搏跳动的次数,结合自觉症状以及舌苔的情况,同样可以帮助辨证和指导组织处方。而计数脉搏完全不必学习,仅需休息片刻心情平静即可。具体操作是,将左手掌平放于桌子上,合併右手食、中、无名三指,测摸左手腕桡骨处的脉跳,边看钟表秒针,边计数脉搏跳动的次数,最后把得出的每分钟脉跳多少次输入系统就OK了。只是在脉跳节律不正常出现间歇时,宜同时输入脉有歇止,或与脉象中促脉、结脉、代脉结合起来运用。因其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且可与脉象交相辉映、并行而不悖,所以作为新颖独特的方法推荐给大家。
3、中医认为,成人一息四至为平脉。一息是指呼吸一次,四至是指脉搏跳动4次。意思就是呼吸一次脉搏跳动4次属于正常范围。而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18次,所以正常的脉搏(同心率,以下单称脉搏)大约每分钟72次左右。我们在临证实践中体会,初诊时患者脉搏超过72次,或达到90甚至100多次,通过治疗,只要脉搏减慢至72次以下,往往表示疾病已经好转。此时此刻,记录和输入脉搏的次数,顶多只能输入71或72次,而不能输70及以下的次数。因为初诊时脉搏70次以上和70次以下,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虽经治疗渐趋康复,但原来的方向尚未完全改变,倘若如实输进70次及以下的脉搏,相当于突来一个大转弯,常可导致旧病复发,这也是无奈和不得已的选择。如果在再次复诊时,重复测得70次以下之脉搏,因《内经》有”大毒治病,十衰其六;中毒治病,十衰其七;小毒治病,十衰其八;无毒治病,十衰其九“的教诲,原则上应予停药观察。其次,如果初诊脉搏在70次以下,复诊时脉搏超过72次,可能是几种原因:第一,患者刚来乍到,需要休息片刻。第二,最近并发感冒或其他炎症,如扁桃体炎、牙龈肿痛、咳嗽气喘、皮肤疮疡等。第三,也许原来体内瘀血阻塞或癥瘕肿块获得消散,使血行过分流通。第四,倘非上述情况,大多是患者心情不安,主要原因对医生缺乏信任,或半信半疑,担心自己受骗浪费金钱;也有患者过度忧愁自己不能痊愈,害怕得了癌症或癌症仍在扩散,此时必须婉言相劝,请他下次再来诊治,不可继续开立处方,否则只有弊多利少,取效将十分困难,甚至会彻底对你失去信心。以上希望使用者严加注意,切记切记!
4、突然出现和持续存在的难受,是促使人们寻医问药的动机,由于感觉明显,估计都能被一一输入系统。然而也有某些症状,习以为常或微不足道,往往容易遗漏。岂知对中医辨证来说,却是疏忽不得,像妇女妊娠、月经提早、正在经期、带下色黄、恶寒发热、颜面疮疖、甲状腺肿、淋巴结大、睡后腰痛、鼻塞喷嚏、口渴口臭、牙龈出血、肝区捶痛、痰难咳出、泛酸嘈杂、食后饱胀、心下按痛、胃脘痞满、尿少尿黄、舌光中裂、苔黄苔腻、血压脉搏、脉有间歇、过敏病史等等。为了不致影响疗效,特在这里郑重标出,请大家使用时记住回顾!
5、近年流行治未病,其实所谓未病,并非确没有病,只是疾病尚处在初始或隐匿阶段,像亚健康之类。真正无病是不必治疗的,勉强服药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本宝典蕴藏着很多治未病的良方妙法,例如按压心窝部有无疼痛;捶击肝区和肾区有无疼痛;探查脐下至下腹、脐左侧至左下腹、脐右侧至右下腹有无疼痛等等。倘有发现,急宜输入,常常能在短期内拔去病根,屡试不爽。只是腹诊时,要注意手指必须从轻开始,然后边观察患者的感觉、边缓慢加大力气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不可突然猛压猛戳,以防人为地损伤内脏或皮肤肌肉组织。
6、随着近代西医传入我国,医学家们逐步对众多中药展开药理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明显升高或降低血压;兴奋或抑制心脏、神经、胃肠和子宫平滑肌;利胆、利尿、扩张支气管以及毒害肝肾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比如古时候诊治中风,不知该病有血压过高形成脑血管破裂和血压基本正常或过低出现脑血栓的区别,较普遍地采用麻黄、桂枝、羌活、防风、黄芪、甘草等所谓扶正祛邪,而许多药物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易使病情顷刻恶化,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治法。为了提高疗效,避免悲剧发生,并使药理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不致毫无意义,本系统除尊重继承古典经验外,吸收了大量新的知识。建议同仁在临床实践中,尽可能测量患者的血压,使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得到广泛的运用。
7、对于某些积年累月的疑难疾病,医嘱中没有“用本方须特别小心确认症状”的警句,服药后发生头晕、眼睛睁不开,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的,称之为“瞑眩”现象。此时务必与药物的毒副反应相鉴别,如果是毒副反应,原来的症状势必顷刻加重,脉搏也会明显加快;如果是瞑眩,原来的不适反倒感觉减轻,脉搏不是稳定就是比原来减慢。而脉搏减慢常常是病情好转的表示,古人说“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所以瞑眩其实是一种值得庆贺的好预兆。遇之者除立即躺下休息外,请保持安静,停药观察,切莫过分焦虑紧张!
8、系统对许多极少或不可能同时出现的症状作了排斥处理。比如白苔是寒性疾病的特征,尿黄是热性疾病的标志,白苔与尿黄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如果同时输入白苔和尿黄,只能说明几种情况,一是观察错误,不是错输了白苔就是错输了尿黄;二是没有认识到症状准确的重要性,操作时过于随便和不假思索;三是某些西药染成小便的颜色。可是症状是制定治则的指标,为具体处方用药引领方向,指标错了,方向错了,怎能取得疗效?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势必导致疾病进一步加剧。又如神志昏迷与口苦、口干、口渴等,患者意识缺失,如何知道口苦、口干这些自我感觉?所以同时输入神志昏迷和口苦、口干,是不负责任草率的医疗态度。人的大脑不像机器,在工作疲劳之际,特别是年老思维能力减退时,往往对症状矛盾的辨别带来困难,其实这就是降低临床疗效的主要原因。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我们对不可能同时出现、或同时出现概率极少的症状进行了排斥。使用时如果遇到不能输入要输的症状,请仔细核对,是否其中有一种症状观察错误了?
朋友们,只要你准确输入身体上需要解决的痛苦,同时准确输入舌苔和舌质的状况,加上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以及回顾有无上述关键性的症状、有无几个部位的压痛和捶击痛,那么中医治疗,除了心律不齐(脉有间歇)、高血压、胆囊结石、退行性骨关节病、腺体结节增生和先天缺陷等可能疗效欠佳外,对于绝大多数疾病,已经是严阵以待胜券在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