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邪是由风致病的一种致病因素,其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多;疼痛呈现游走性并遇风加重;多伤于人体上部.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中医认为,风邪实为外感病证的先导,因而《素问.骨空论》有"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等生动的理论概括。.风邪致病
在中医看来,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外乎三大类:一是外因,二是内因,三是不内外因。
所谓外因,是指感受于外界(自然界)的某些致病因素,相当于现在所知道的寄生虫、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这些物质存在于自然界,由外入侵人体后产生疾病。这些外来的致病因素,中医又称为"外邪"(对人体有害的因素中医统称为"邪")。
所谓内因,是指产生于人体内部的某些致病因素,如不良的情绪、不当的饮食习惯、过度的劳累或安逸等。这些内生的致病因素,中医又称为"内邪"。
所谓不内外因,主要是指房室不节、跌打损伤、创伤、烧伤、烫伤、冻伤、虫兽咬伤等病因很明显的一类疾病。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患病后继发的致病因素,如痰饮与瘀血,它们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损害人体,产生疾病。
我们先来看看由外因引起的疾病(又称"外感病")。
引起外感病的原因是外邪,中医将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称为"六淫"。
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热)这些正常的气候现象,古时称作"六气"。六淫,是对六气的异常变化的一种称谓。古人认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可以使人产生疾病(现代科学也证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细菌与病毒的繁殖力与致病力是不一样的)。中医借用"风、寒、暑、湿、燥、热(火)"之名及其特性,来概括所有的由外界因素干扰人体所致的疾病原因。首先来看风邪致病的特点。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判断病人感受了风邪呢?
因风为春季的主气,自然界的风有突发、上升、散开、来去无定、令物动摇等特性。中医将具有这些特点的病症的原因归结为风。风致病有以下四个特点:表现为病位在表在上、易于散泄的特点。所以通常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咽痒、咳嗽、恶风、发热、出汗等,属于感受了风邪。病初起可以用"姜枣汤"(生姜鸡蛋大1块,红枣5枚,水煎,温服)治疗;也可以用紫苏叶10克,或荆芥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水煎,温服。方中的生姜、紫苏叶、荆芥都有散风作用,这些方剂对感冒早期表现为恶风、鼻塞、咽痒、微咳等症状者有很好的疗效。
善行数变:善行,是说风邪导致的病症,表现为病位行无定处的特点,如表现为肌肉、关节的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的风湿性关节炎等。数变,谓风邪致病的表现变化多,如荨麻疹的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此起彼伏。中医常用白花蛇、乌蛇等蛇肉来治疗这些关节与皮肤疾病,因蛇肉有很好的祛风作用。
善动:指风邪有摇动的特性,所以一切不自主的摇动,如突然晕倒、眩晕、手抖、抽搐、角弓反张、面肌痉挛等,都属于风邪致病。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脑血栓等,表现为发病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等"动摇"的特征,故称为"中风"。治疗时也要用祛风药。常兼邪致病:即风邪较少单独侵犯人体,常与其他外邪一起致病,如风与寒、风与湿、风与热、风与燥等,形成复合的致病因素,致病表现则兼有两种外邪的特点。因为风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所以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甚至有时以风邪代指外邪。
凡符合以上特点的,就是因风所致的疾病。而中药中就有相对应的散风、祛风、息风等治风的药物。
. 分类
分为内风和外风,一般所讲的风邪为外风。风邪是由风致病的一种致病因素,其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多;疼痛呈现游走性并遇风加重;多伤于人体上部;外风具有发热、汗出、恶风等,内风多为肝风内动,肝风内动是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分为四型一一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等,外风内风均伴有动的征象如震颤、抽搐和痉挛等。
外风
中医病因之一。风为春季主气。风邪致病多见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风邪为病有内、外风之别。外风由自然界风邪侵入而致。凡寒、湿、燥、热等邪多可依附于风而犯人,如风寒、风热、风湿等。风邪实为外感疾病的先导。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常伤人上部和肌表,而见汗出、恶风、头痛、面部浮肿等。风性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以及"中风"的卒然昏仆等症。《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凡临床上的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多属风的病变。内风则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生,如肝风内动的头目眩晕,四肢抽搐,甚则卒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内风
分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
1.肝阳化风一一肝阳上亢,亢逆无制,肝风内动。上实下虚症,主症,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塞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兼症肝阳上亢,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肢麻项强。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
2.热极生风一一邪热炽盛,热灼肝经,引动肝风。实热症。主症,高热,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兼症神昏澹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一一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手足蠕动,眩晕耳鸣。兼症肝阴虚证,头晕眼花,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血虚生风一一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肢体震颤,关节拘急,肌肉润动。兼症肝血虚证,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舌淡,脉细或弱
.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故为阳邪。且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面)和肌表,可使皮毛、汗孔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病态。由于风性轻扬、无处不到,故风病症状,可表现于身体的任何部分。但初起一般多在上部、外部和体表,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2.风邪善行数变:风邪致病,发病速、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如风痹的关节疼痛,多呈游走性,部位不定。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动:有动摇不定的含义。如破伤风出现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等症状,某些温热病的热盛动风、阴虚风动,以及内伤杂病中的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出现的眩晕、抽搐、筋脉强直等症状皆属于"风胜则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表现,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风邪论
曰风邪中人。以腑脏虚而心气不足也。人以气血营卫为正。以风气外至为邪。腑脏虚而心气不足。则风邪乘虚而干之。经言病有五邪。而中风居其一。此之谓也。又曰。风者善行而数变。故其发不自觉知。狂惑妄言。悲喜无度。乃其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