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说--外感病因--六淫(湿)

湿邪
湿( Dampness ),中医病因学概念,又称湿邪。湿邪致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本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湿的气候或环境状态,多发生在夏秋之交,属六气之一(见气)。但这种气候或环境状态会使正气虚弱或体质湿盛的人发生疾
病,对这些人来说,外湿便成为致病的因素,属六淫之一。内湿则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生理功能失常、体内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外湿与内湿虽有不同,但两者在病证表现上有共同的特点,且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
响。外湿致病,易伤及脾脏,使湿浊内生,而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又易招致外湿侵袭。无论外湿或内湿,都有阻遏气机、伤人阳气和侵袭脾脏的特点。在病证上又都具有沉重、秽浊、黏滞等特性。沉重是指感受湿邪后,患者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关节疼痛重着等症状。这是因为湿邪侵袭肌表,留滞于经络关节,使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阻碍,营气和卫气不能调和的缘故。秽浊多指湿邪致病后,人体各种分泌物秽浊不清,
如面垢多多,大便溏泻,下痢脓血黏液,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黏滞一指因感受湿邪而引起的病证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一指病灶部位多潮湿不净,排出物黏滞,舌苔腻等。此外,湿邪致病还多见于人体下部,如妇女白带增多、淋证、泄泻、痢疾等,水肿也多以下肢较为明显。

外湿致病,多因患者伤于雾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业,或涉水淋雨,或居于潮湿之处而得。发病有由表入里的传变规律,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症状各异。浅则伤人皮肉筋脉或流注于关节,深则可入脏腑。如湿郁肌表,可见恶寒无汗,发热体酸,头重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湿阻经络,则见肢体重着酸痛,或经脉拘急或痉挛等症状;湿着筋骨成为湿痹,又可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等症状。外湿侵袭人体,还常兼有风、寒、暑、热等其他致病因素或病机特性,临床上也常以此作出病因或病性诊断,以为治疗依据,如寒湿相兼、风湿相兼、湿热相兼,或风寒湿三者相兼等。
内湿可因外湿侵入人体,影响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称为湿困脾土。也可因饮食不当、劳倦思虑等原因损伤脾脏,或因肾阳衰弱引致脾阳不振而形成。因脾主运化,与人体内水液的代谢和输布密切相关,脾脏虚损,失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则人体内水液聚而成湿,甚至积而成水。内湿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困倦,食欲不振,口腻不渴,胸闷痞满,呕吐痰涎,便溏泄泻,或尿少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等症状。内湿在人体内还可进一步演变发展。如上入胸膈,则可形成湿蔽清阳,严重者可产生神识如蒙的症状;或胸络痹阻,发生胸痹胸痛。如壅结于大肠,又可见大便下血、血色不鲜,或紫黑如赤豆汁等症状。其病证性质又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临床诊断湿邪,主要依据症状来进行,并结合当时的气候环境以及患者体质、情志和饮食起居等情况综合分析。治疗上依病证特点,或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水,或健脾,或燥湿等,也可几法合用以增强疗效。

汤方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TEL: 0577-88300805
Copyright © 温州明智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s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3023056号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