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经》开始,中医就认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疏是疏通;泄是发泄;条是条理;达是到达。意思就是,肝脏只有在平和通畅,有条不紊,风调雨顺的状况下,才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古往今来,人类一直生活在各种压力之中,所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造成体内的肝,时刻都有可能受到不利因素的困扰。例如遭遇了挫折,情绪就会闷闷不乐;往往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有时候只能把悲情痛楚,压抑在自己的肚子里,久久不得宣泄。岂知这种情况会明显影响肝脏,使气机郁结不畅,从而逐渐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为什么肝脏疾病那么多、那么普遍的原因所在。
临床上所见到的脉象弦、乳房胀痛、胁痛胁胀、胸胁苦满、肝区捶击痛,以及现代医学中的肝大癌肿、脂肪肝、肝功异常、胆囊炎、胆石症、忧郁症、非化脓性肋软骨炎、乳腺肿瘤增生和经前期综合征等等,基本上都与肝郁气滞有关。
疏肝理气,是中医对本症的治疗原则。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但解铃还须系铃人,由于本症多数因精神抑郁所引起,所以除了服药调理之外,保持心情愉快,放下包袱,开朗达观,也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一环,千万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