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说:“心主身之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就是指人体的所有血液,都由心脏代为管理,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将它压到脉管之中,周流全身,循环不息,从而不断供给各器官、各组织以营养。
所以脉管中的血液,一般都是新鲜的,充满着活力。但万物都没有绝对,都是一分为二,这是辨证唯物论的观点,即使深居脉管中的血液,同样不能例外。比如在跌打损伤,或相关疾病的影响下,部分血液被凝固冻结,变成了块状物,并停积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就成了陈旧的东西。这种陈旧的、具有破坏力的东西,中医就称之为瘀血。
《伤寒论》说:“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脉沉结,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金匮要略》说:“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细看这些文字,可知早在1800多年前的汉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对瘀血的症状,描写得淋漓尽致,真是难能可贵。
总括起来,瘀血蓄积导致的症状多种多样,除以上经典内容外,其他如月经黯红或有凝块,颜面或眼圈黑斑,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吞咽受阻,癥瘕积聚,持续疼痛,皮肤甲错,脉涩歇止等等,都是瘀血的表现。
目前国内很多医生,还把现代医学中的许多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矽肺、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心力衰竭、消化道息肉和憩室 、十二指肠壅滞症、肠结核、肠粘连、肝硬变 、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血小板增多症、血卟啉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宫外孕、输卵管阻塞、多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肋软骨炎、硬皮病、皮肌炎、酒渣鼻、视网膜脉络膜炎等等,都列为与瘀血有关。说明中医的瘀血概念,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治疗瘀血蓄积,中医有着源远流长的办法。常用的方剂有抵挡汤、下瘀血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大黄牡丹皮汤、清代王清任的多种逐瘀汤等等。活血化瘀,可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