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是《金匮要略》提出的病理名词,它的意义就是,人体内的水液,发生了过分停积。如果水饮停积的部位以胃为主,则称为“留饮”;停积的部位以肠为主,则称为“肠间有水气”。
留饮在胃,必定会出现心下痞鞕的症状。由于饮是水所造成,水势都是由上向下,渗入到大肠,能稀释粪便,所以往往会出现大便溏薄。
留饮在肠,因腹部是肠的住处,理所当然会出现腹胀满与大便泄泻,而不是心下痞鞕。只是人体的水,本来是由肾脏通过小便排泄的,现在却停留在胃肠,与肾的代谢功能失常有关。所以无论是留饮在胃,或肠间有水气,其小便减少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近来有人还认为,某些肥胖病也与饮留胃肠有关。他们运用防己、薏仁、泽泻等逐饮健脾的治法,取得一定效果。可供大家临床上的参考。